行業資訊 I 2019人力資源轉型如何用好“新型學徒制”紅利?
新型學徒制是人力資源行業2018年為數不多的幾個好消息之一,無疑給今年冬天如履薄冰的人力資源老板帶來了一絲溫暖,那么,如何用好這一份紅利?今天就簡單的給大家做一個分析~~
五大紅利
>>>紅利1:應對政策不迷路<<< 2018年,可能是人力資源服務相關法規政策變化最多的一年,也是經營管理人員學習最多的一年。 這一年涉及三個方面的法規政策:《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》、社會保險費稅務部門統一征收、新個人所得稅法及配套法規,尤其是專項附加扣除的新規。 《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》出臺的積極意義肯定很多,其中不少利好的政策,會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帶來機遇,但也有一條讓人迷茫的“第三十條”,至今“未解”。還有前面提到到“人事代理”沒有列入人力資源服務內容,各地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業務少明確的法規依據。 ”社保稅征“,必將加強對社保的征收,不繳納、少繳納社保的可能性越來越少,企業不合法、不合規的風險性越來越大,合規是必由之路。 “個稅法修改及相關政策”,增加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的復雜性和專業性,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個稅政策,。 面對這些法規的出臺和配套政策的細化,全行業、各機構、從業者都在認真研讀,快速提高政策水平,基本找到了調整、應對和改善的辦法,行業消極狀態明顯改變:從上半年集體性的“情緒低落”、“前程堪憂”,到現在又表現“精神抖擻”“再戰2019”的良好精神面貌。 >>>紅利2:善用政策闖新路<<< 不論國內外,人力資源服務業是與政策相關性很多的現代服務業,很多服務產品都應政策而生、應政策而興,也因政策而衰。如“勞務派遣”是受法規政策影響較大的產品,2008年因勞動合同法而“井噴”,2016年因10%比例政策的施行而轉“外包”。很多人認為招聘是不受政策影響的產品,其實不然,招聘應該會受到國家政策、產業政策的的影響,如“一帶一路”、“改革開放”等政策。 >>>紅利3:節省成本<<< 對于傳統業務2019年需要高度關注的社保等敏感問題,在新型學徒制下,可以得到完美的解決。 【政策條文】:學徒在學習培訓期間,企業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支付工資,且工資不得低于企業所在地最低工資標準。企業按照與培訓機構簽訂的合作協議約定,向培訓機構支付學徒培訓費用,所需資金從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;符合有關政策規定的,由政府提供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。 >>>紅利4:強制粘性<<< 相對于傳統勞務業務當中大部分員工的平均穩定在職時間只有3到4個月不同,新型學徒制的學制設計,充分保障了學徒的穩定性。 【政策條文】:企業委托培訓機構承擔學徒的部分培訓任務,應與培訓機構簽訂合作協議,明確培訓的方式、內容、期限、費用、雙方責任等具體內容,保證學徒在企業工作的同時,能夠到培訓機構參加系統的、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學習和相關技能訓練。培訓機構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后,對學徒進行非全日制學籍注冊,加強在校學習管理。培養目標上,以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中、高級技術工人為主,培養期限為1~2年,特殊情況可延長到3年。在企業,主要通過企業導師帶徒方式;在培訓機構,主要采取工學一體化教學培訓方式。 >>>紅利5:規范操作<<< 一方面,牽涉到學生的切身利益,一方面,關系到國家未來的技術中堅力量的素質,還牽涉到費用補貼,不用想,會有一定的準入門檻,這就無形中倒逼市場上素質參差不齊的勞務機構提升自己,對原來規范操作的勞務單位而言,是一個比較好的消息,對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,也會起到促進作用。
四大挑戰
>>>挑戰1:中間費用稍低<<< 相對于早前的傳統業務,新型學徒制有可能帶來的明面的單體業務收益會縮減得比較厲害,如果沒有深挖其中的潛力,壓力會非常大。 >>>挑戰2:專業要求提高<<< 不僅要懂勞務,還要懂技術,再加上教育,雖然不需要精通,但是,要想合作順暢,什么都不懂,可能吃起這碗飯會有點吃力。 >>>挑戰3:管理難度大<<< 農民工和實習生是兩個概念,不要被“學生聽話”的表面現象迷惑,聽話的背后,會有很多難題。傳統業務中,管3個月的勞務工都感覺困難的管理團隊,要持續1年甚至更久的為新一代思維獨立的學生提供好服務,絕對是一個新的挑戰。 >>>挑戰4:投入增多<<< 新型學徒制下,會牽涉到很多設備和師資投入,要占領高地,建立競爭優勢,海量的資金準備必不可少,這對于大部分的小中型勞務單位而言,如果沒有開放的心態,恐怕還真的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挑戰。
三個建議
>>>建議1:用增值服務彌補利潤損失<<< 直接的利潤降低已經是必然,如何保證收支平衡?該是考慮回歸服務本質的時候了,最好不要再帶著管理勞務工的思維,多考慮一下如何開發更多的、能讓他們更開心的服務項目,這將成為未來勞務行業最顯著的業務增長點。 >>>建議2:共享資源<<< 隨著政策的縮緊,各種成本會成為我們最大的壓力,如果再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,不愿意和任何人合作的話,即使短期內不至于灰飛煙灰,再過一陣子,也唯有黯然離場一個下場。 >>>建議3:抱大腿<<< 抱大腿沒有什么大不了的,關鍵是要找準合適自己能抱的、能抱得好的大腿。 要想用好新型學徒制紅利,牽涉到動用大筆資金,自己沒有怎么辦?最簡單的兩個字:合作。這兩個字對于傳統勞務單位來說,似乎很難,但是在新形勢下,不合作,那就只能自己慢慢老去。 總之,新型學徒制的確是難得的紅利,這個紅利至少能在未來的3年內是一個爆發增長期,5年內紅利還不至于被消耗殆盡,短期內,可以考慮設備投入、專業共建、培訓輔助等方式,但是這都只能是切入點,最終的落腳點,還是會落在個性化定制的各項增值服務身上。
只有實現”快速、互聯、協作、協同“的服務,才能提升服務價值和服務體驗。因此,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組織結構應該是”一企一面“、“千企千面”——即”千姿百態“的組織結構形態。在組織內部也不會僅僅存在一種組織形式,而是多種組織形式的融合。
這些年,一些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大膽進行了“事業部制”、“合伙人制”、”項目管理制“、”平臺型組織“等調整組織的探索,力求達到激活組織、增強活力、事半功倍的目的,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,值得大家去研究和借鑒。
- 上一篇: 【行業資訊】年后找工作你不知道這些你就out了
- 下一篇: 行業發展丨人力資源行業的前世今生